友情链接 | 友情链接 |

斑马鱼模式生物研究与技术服务中心

广东医科大学湛江市斑马鱼发育与疾病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 广东医科大学&兰卫医学斑马鱼模式动物研究与应用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5-03-04 浏览量:


负责人简介: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2005年在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德国马普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MPI-CBG)及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学位,随后于德国国家分子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2011年回国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目前任广东医科大学科研平台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湛江市斑马鱼发育与疾病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2010年)、德国莱布尼茨学会-DAAD研究学者奖(2012年)、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2023年)、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优秀青年学者奖(2023年)等。

研究方向:血脑屏障的发育及功能调控机制。近年来以通讯或共通讯作者在PNAS, EMBO J, Autopha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利6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部“发育编程与代谢调控”重点研发课题3项、德国莱布尼茨学会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7项。获得纵向经费1700余万元。

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发育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转化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水生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Physiology副主编、Anim Models Exp Med副主编、Fundamental Research青年编委、《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编委、《中国比较医学杂志》通讯编委等。

团队工作人员:

宁国柱,男,博士,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历,2013-2022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助理研究员。2022年-至今,在广东医科大学斑马鱼发育与疾病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工作。利用斑马鱼为模式动物,结合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研究血脑屏障的发育、先天性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eLifeDevelopmental CellPLoS BiologyiScienceHuman Molecular GeneticsProtein & Cell等主流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吴媚,女,博士,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8-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22年9月加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斑马鱼发育与疾病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造血发育调控及脑血管发育。以第一或共第一作者在发育及血液领域著名期刊Leukemia、Development、Cell death and disease、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表论文4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

柯珊珊,女,博士,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助理研究员

2023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博士期间联合遗传学手段与光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大脑神经环路的信息传递与功能机制。目前专注于脑神经血管耦联方向,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手段,研究神经血管耦联的作用机制以及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在Advanced Science等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雷莹莹,女,博士,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研究员。

2018年1月-2023年10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2023年10月至今加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斑马鱼发育与疾病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RFRONT CELL INFECT MIVET MICROBIOLmSystemsViruses-BaselIJMS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现研究方向为:利用斑马鱼、小鼠为主要模式动物,探究脑血管发育与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

吴成超,男,博士,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助理研究员

2018年于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8-2023年于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学,包括算法建模、遗传统计、组学分析和数据挖掘。当前工作为利用群体遗传学、流行病学以及单细胞多组学等学科前沿方法,对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基因挖掘,对基因分子机制进行解析,对多基因介导疾病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参与发表多篇SCI高水平学术论文。

于萍,女,博士,广东医科大学助理研究员

2024年6月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药剂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海洋微生物来源粉蝶霉素类天然产物的药物靶点筛选以及基于ADME/T成药性评价,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在APSB、JMC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8篇,其中中科院一区3篇,单篇最高14.5,累计影响因子48.4,获得授权专利3项。

訾化星,男,博士,广东医科大学特聘副研究员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长期从事脑血管发育及疾病机制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型,揭示了大脑周细胞发育的关键分子和细胞机制。其主持的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Reports》《JGG》《STAR Protocols》等知名期刊,并有多个已完成工作投稿中。合作研究发表于《Cell》、《Neuron》、《Cell Research》、《Cardiovascular Research》等杂志。具备完备的脑血管领域专业知识体系,擅长斑马鱼模式动物研究的全套技术,包括基因编辑、活体成像等,为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


郑煜荧,女,硕士,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研究实习员

2017年6月本科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20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硕士期间,主导“单细胞分辨率实时成像活体斑马鱼幼鱼胰岛δ细胞的功能发育”课题。2020年8月入职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斑马鱼发育与疾病模型重点实验室继续从事科研工作。2020年至2022年主要参与了以斑马鱼为模型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的相关课题,发表了文章“Establishment of a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odel by high fat diet in adult zebrafish”。随后,主要负责以斑马鱼、小鼠为模式生物,运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探寻脑血管发育的关键因子,旨在为临床遗传性脑血管疾病提供潜在的治疗途径。

李晓玉,男,硕士,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研究实习员

2016年6月本科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药学专业。2019年硕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硕士期间主导炎症/肿瘤与造血干细胞调控课题、主持研究生创新项目一项(肿瘤发生中造血干细胞亚型的分析)。2020年入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斑马鱼发育与疾病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在此期间,通过各种生物信息学手段,基于转录组学和甲基化测序等技术研究了低氧与斑马鱼脑表观遗传的关系,发表了文章"Mapping the m1A, m5C, m6A and m7G methylation atlas in zebrafish brain under hypoxic conditions by MeRIP-seq"。目前主要参与斑马鱼血脑屏障发育过程中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相关课题。

涂妙珍,女,负责协助实验的运行及实验室内务工作管理。

洪秋梅,女,负责斑马鱼喂养相关工作。

吴炜楠,男,从事实验室行政管理等事务。

郑越壮,男,从事斑马鱼鱼房维护工作。

博士后:

邹文政,男,202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动物研究所,同年入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博士后岗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在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发育生物学分会获得博士后创新发育基金。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在Developmental Cell(封面文章)、Advanced ScienceScientific Reports等杂志发表论文。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FOXQ1对脑血管线粒体稳态和代谢特征的调控研究。

李晨晓,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现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脑及脑血管发育。以第一作者在Cell Proliferation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等杂志发表文章。

杜小龙,男,中国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现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博士后。长期致力于哺乳动物子宫繁殖调控机制研究,以第一(含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现阶段研究方向主要为:1)探究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分子调控网络与表观遗传重编程机制;2)解析妊娠建立过程中母体-胚胎对话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免疫耐受调控;3)揭示滋养层细胞分化轨迹及胎盘功能亚群形成的时空特异性调控模式。

王贤达,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现任广东医科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以斑马鱼模型解析造血系统发育及组织稳态维持的动态过程和分子机制。曾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称号。参与发表Nature等SCI论文。

杨石曾,男,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博士,现任广东医科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解析固有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功能。曾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张文娟,女,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现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博士后。研究方向:1)遗传操作、基因编辑、活体成像及邻近标记技术的研发;2)胚胎发育早期的动静脉命运决定、血管-造血干细胞协同发育、造血干细胞归巢及造血干细胞与微环境细胞互作等过程的研究。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 ResearchJ Genet GenomicsCell Discover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以第一完成人申请专利1项(专利名称:一种具有时空特异性的邻近标记法)。

博士生:

黄浩峰

2020级神经外科学在读博士

谭荣镑

2021级神经外科学在读博士

黄恩雨

2022级神经外科学在读博士

成捷

2023级神经外科学在读博士

郭云

2024级神经外科学在读博士

硕士生:

宋土靖

2022级神经外科在读硕士

杨婷婷

2022级神经外科在读硕士

郑扬

2022级神经外科在读硕士

毛玉兵

2023级医学技术在读硕士

刘艳

2023级医学技术在读硕士

何生恋

2023级医学技术在读硕士

池涌鑫

2023级神经外科学在读硕士

刘凯

2023级神经外科学在读硕士

欧阳沛东

2023级神经外科学在读硕士

邓超

2023级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读硕士

叶惠珊

2024级医学技术在读硕士

党驰

2024级医学技术在读硕士

文健聪

2024级医学技术在读硕士

刘清艳

202级神经外科学在读硕士

唐嘉兰

2024级神经外科学在读硕士


蔡汇锋

2024级神经外科学在读硕士

闫金龙

2024级神经外科学在读硕士

周运翔

2024级神经外科学在读硕士

龙旭铸

2024级神经外科学在读硕士


实验室/平台主要仪器设备:

斑马鱼循环养殖系统

品牌:歆敬(海圣)

用于斑马鱼的高效养殖。包括水循环、过滤、紫外线杀菌、加热和自动控制系统,确保水质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保障斑马鱼模式动物的最适生长状态。

FV30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品牌:奥林巴斯

型号:FV3000

应用于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多色全光谱成像,包括活细胞成像、深层组织观察以及超分辨率显微观察等生命科学领域。

显微注射仪

品牌:WPI

用于精确输送皮升至微升容量液体的设备,在斑马鱼卵细胞和幼鱼的基因物质、药物及染料注射,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微流控、微递送生化试剂或染料等领域。

油压式细胞移植仪

品牌:Eppendorf

型号:CELLTRAM VARIO

是一种高精度、易操作的显微注射设备,应用包括小鼠和大型哺乳动物的ICSI、细胞或细胞器移植、去核/核移植以及手动显微注射和分液操作。

自动化斑马鱼幼鱼行为分析系统

品牌:View Point

专门用于监测斑马鱼幼鱼行为追踪和活跃程度的软件,能够实现高通量行为追踪分析和活跃程度监测,精确追踪及记录斑马鱼的行为轨迹。

自动化斑马鱼成鱼行为分析系统

品牌:View Point

使用高速摄像机利用3D成像技术用于捕捉斑马成鱼行为追踪和活跃程度,并通过软件能够实现高通量行为追踪分析和活跃程度监测,精确追踪及记录斑马鱼的行为轨迹。

冰冻切片机

品牌:徕卡

型号:CM1950

提供高品质、可重复的冷冻样本的切片效果,适合各种组织等精密样品的切片制备。

Western blot电泳套装

品牌:伯乐

型号:PowerPac HC

配备垂直电泳仪、转印电泳仪、智能转移脱色摇床、全自动发光成像系统 ChampGel7500 MiniChemi610满足Western blot实验要求。

体式荧光显微镜

品牌: 奥林巴斯

型号:SZX16

提供影像采集设备,应用于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尺度观察,适用于观察斑马鱼胚胎的荧光表达,并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清晰图像。

非接触式超声波破碎仪

品牌: 上海微弥

型号:SZX16

实验效率高,无需频繁操作探头,各样品均在单独的全封闭试管中,避免交叉污染;配有(-5~100度)低温恒温槽,便于样品在低温的水浴状态下工作,能量分布均匀,超声作用完全。

厌氧工作站

品牌: BAKER

型号:0322NBB01

专为厌氧微生物培养和操作设计的实验室设备,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等领域。为厌氧环境的创建和维持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解决方案,确保厌氧微生物能够在无氧条件下正常生长和代谢。

生物安全柜

品牌:济南鑫贝西

型号:BSC15A2103013958

保护操作人员、实验样本和环境免受生物危害性物质的污染。

倒置显微镜体式荧光显微镜

品牌: 奥林巴斯

型号:CKX53

适合观察培养皿或培养瓶中的细胞和组织。

细胞培养箱

品牌: Thermo

用于细胞培养的实验室设备,能够提供一个稳定、可控的环境,以满足细胞生长和繁殖的需求。

倒置荧光显微镜

品牌: 奥林巴斯

型号:IX73

适用于细胞分析。通过先进的采集技术,支持荧光和明场成像模式,能够根据研究需求灵活配置单层或双层光路,并配备荧光滤色片转盘、侧端口和物镜倍率变换器等部件,实现多种成像技术。

宏观变倍荧光显微镜

品牌: 奥林巴斯

型号:MVX10

一款高性能的宏观变倍荧光显微镜,专为从宏观到微观的连续变倍成像设计。它采用优化的大直径单变焦光路,能够在任何倍率下高效收集光线,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成像效果。

正置荧光显微镜

品牌: 奥林巴斯

型号:BX53

用于观察荧光标记样品的光学显微镜,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源激发样品,使其发出荧光并生成图像。它配备明场LED照明器、复眼透镜技术和高透射率荧光激发块,提供均匀照明和高灵敏度成像。

全自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品牌: 森西赛智科技

用于生物分子分析的设备,能够自动捕捉和分析凝胶电泳图像,提供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成像结果,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和研究。

全自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品牌: Thermo

采用先进的制冷技术和高效保温设计,能够稳定维持在-86℃的超低温环境,确保生物样本和试剂的长期安全储存,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样本保存和制药行业。

纯水仪

品牌: Millipore

通过多种净化技术(如反渗透、离子交换、超滤等)去除水中的杂质、离子、微生物和有机物,生产出高纯度的水,以保障实验用水的稳定性。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区新城大道1号广东医科大学科技大楼 (东莞校区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文明东路2号综合楼十楼(湛江校区)

         电话:0769-228997740769-22896465(东莞)

                                                    0759-2388591(湛江)


  • 测试二维码

  • 测试二维码

版权所有:科研平台管理服务中心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0759)2388591、(0759)2388595    Email:gdmcfxzx@gdmc.edu.cn